《谏议大夫又在闹》谏议大夫又在闹_分节阅读_1

  书名:谏议大夫又在闹
  作者:择琴
  文案:
  夭寿啦,谏议大夫又开始了。
  中书令娶了三个小妾,其实那是皇上赏得。
  亲王带着亲卫进京,其心可诛
  工部尚书这次竟然开始修白马寺,于理不合,于理不合呀!
  将军竟然还在塞外娶了一个男妻,现在还要带进宫!
  皇上呀,你要是不摆明态度,臣今天就吊死在文德殿。
  皇上看着哭天喊地的谏议大夫,“朕觉得还不错……”
  谏议大夫石化回头,我想静静 。
  cp:皇上x谏议大夫,不要站错队
  不脑小白文,不要纠结里面的人设还有其他的巴拉巴拉
  人设这种ooc,看着开心就好_(:3ゝ∠)_基本都是这种调性
  无探究,就是个小白文,全程无虐点的傻白甜
  写轻松搞笑小白文的都是大神,顶礼膜拜
  内容标签:近水楼台 天之骄子 甜文 青梅竹马
  搜索关键字:主角:谏议大夫 ┃ 配角:皇上,淑妃,御史大夫,刑部尚书 ┃ 其它:不脑子的小白文,看得开心就好
  ☆、一 东京三宝?!
  东京有三宝,牡丹、白马寺还有谏议大夫。
  一说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都说这牡丹花开的时候,这洛河畔花海人潮,就连宫中的官里都会微服前来观赏。
  面对质疑,小二哥毫无畏惧:“你问我看过没有?大家都这么说,那肯定官里来过的。”
  二说白马寺,传闻有个许愿极灵的许愿井,可佑家财,寻姻缘,洪官运。只有你求不到的,没有许愿井不灵的。这话,可都是皇家不传之秘。
  面对探究,小二哥正气凛然:“你说这皇家之谜为何我也知晓?我可是听我大姑的二舅的女儿的官人的弟弟的同窗的隔壁说的,他可是在京里面做大官!不信他难道信你呀!不跟你说了,我先去许愿井许个愿。”
  “这前面两宝都还能说出个所以然,谏议大夫又是何等人物,竟还能成为东京一宝?”
  “嘘,你可小声点,莫要谏议大夫听到你的话,你要知道谏议大夫可治小儿夜啼?”
  小二哥对这谏议大夫的事讳莫如深,提着茶壶就走了。
  旁边一个襁褓孩童在不停啼哭,年轻妇人吓唬他:“你要是再哭,谏议大夫可就要谏言了!”一句话说完,孩童就睁着大眼睛,不敢再哭。
  那外来的学子一愣,想起来小二哥方才神色复杂的样子,慌慌张张捧着手中的茶杯,暗道:“大吉大利,百无禁忌。”
  怎么谏这小儿夜啼?
  谏议大夫说他是这样进言的,首先需要的是进宫,然后帝皇愿意见你。
  前面两项,谏议大夫都满足。他理了下衣袖,不得有半分的褶皱;然后他看着坐在帝座上的帝皇,目光灼灼,忧国忧民。虽然皇帝在批奏折,埋头苦干,默默的抖了抖一下衣袖,并没有看见一星半点。
  谏议大夫满脸都是郑重,好似国家命运都在这一刻。
  跪下!
  “陛下,臣昨夜出宫之时竟然听见了小孩夜啼之声。”
  皇上拿着朱批,另外一只手抖了抖袖子:“仲顺,这小二夜啼又如何碍着你了?”
  谏议大夫满肚子都是道理:“陛下,小儿夜啼是与国运息息相关呀!仅仅是夜啼儿子,就可见宵禁之差。今日小儿夜啼臣路上就能听见,如此以往,那刺客入京夜行,那大家还不习以为常!”
  对于谏议大夫将小儿夜啼变成了刺客入京,帝皇表示很无奈,然后他抖了抖袖子。
  “仲顺呀,可能是平民家贫,墙薄了。又或者……”
  谏议大夫对皇上的猜测,更加义愤填膺:“陛下,如此就是工部、户部的不作为了!天子脚下,竟然还能家贫,那其他地方又该是何如的差!还望臣与御史台商议,在向陛下递折子商讨此事!臣比如严惩不贷!”
  看着谏议大夫来去匆匆,皇上终于松了一口气,将袖中的小猫取了出来。“幸亏没让仲顺瞧见,如果真的是,他就要说这是亡国之像。”
  小猫十分认同皇上的话,柔柔弱弱的“喵”了一声。
  皇帝让小猫站在奏折上面,逗着它玩:“小狸奴呀,小狸奴,你说阿珩小时候那么可爱,缠着我喊太子哥哥,软软糯糯的,让人疼爱都来不及。怎么长大了却跟他爹一样,变成个小老头?”
  站在一边的太监一脸真相,默默念道:“还不是陛下你给惯的。”
  小奶猫一脸正气的在大臣们写的奏折上面走来走去,小爪子上还沾了朱墨汁。很是有指点江山的架势,帝皇看着小狸奴的姿态,也高兴的很。
  皇上有叹息:“小狸奴,阿珩在朝政上那是像你一样指点江山,可性格的确是不好相处的。这以后要是被欺负了怎么办。”
  太监望天:“有陛下你护着,谁还敢找谏议大夫的不是?”
  话分两头,谏议大夫被皇上一语惊醒梦中人,心中有了打算,马不停蹄的就往御史台去。周围的人看见谏议大夫气势汹汹的来了,暗叫不好周围人都都做鸟兽散,看见是去找御史大夫。躲在墙角的这些人都纷纷松了口气,又默默的为御史大夫点了盏蜡。
  看见谏议大夫来了,御史大夫心里面转了几个弯,最近没有逛青楼小倌,也没有骑马出游,更没有怠慢工作。
  他松了一口气,不知道这尊大神找他做什么。看着这怒气匆匆的样子,看起来可不算什么好事。
  本着御史台的一贯作风先下手为强的理念,御史大夫咳了一声,满脸的正气:“今……”
  谏议大夫怒气冲冲,拍案而起:“陶大人,还望本次这次要彻查京兆尹、工部尚,为了万民福祉呀!”
  御史大夫心中暗叫不好,看来上次跟他们三人去酒楼吃饭的事情被谏议大夫发现了。他瘫着脸,脸上有多淡定内心就有多忧伤:“这个月御史台上折子的数量都满了。”
  谏议大夫对他的不作为,痛心疾首:“吾一直都觉得陶大人是忧国忧民的贤臣,如今却因为上折子的数量陷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御史大夫一副做好了准备的样子,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活脱脱一个笑面虎。“上次御史台多奉了一个折子,郭大人可是说我御史台不做正事污蔑他人。”
  谏议大夫被呛:“那允许下官越权,看一下陶大人的折子究竟都写了些什么!”
  御史大夫扑到了折子上面,一副宁死不给看的样子。“郭大人,刑部尚书上次说要看御史台的折子,昨天你还谏言,各部之前并列前行,互不干涉才是国之根本!”
  这京中,第一会说话的就是谏议大夫,第二的就是御史大夫了。这回可是谏议大夫自己挖坑自己跳,御史大夫很是懂得利用这些。
  谏议大夫拂了拂衣袖,用淡定掩盖了心中的尴尬;“吾自然懂得御史大夫的难处,还望下次,大夫为了国家社稷,为了皇上江山,仔细思量该如何写折子。”
  “自然自然。”御史大夫心中暗念,可算要哄走这尊大佛了,圣人这随口的一句话可算是给了他一个大难题。
  谏议大夫的眼神再度犀利起来,扫着被御史大夫护着的折子。“珩知晓御史大夫的为难,但若是让珩知晓大夫的折子有半分无益于国家,无益于朝堂的。莫怪珩不管多年的同窗之谊!”
  御史大夫讪笑:“自然自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