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娇妻要复婚》第28节

  等陈景再次出来后,两人徒步来到了最近的一座茶楼。
  陈曦点上了一壶普洱,便开门见山道:“陈二哥,我这次找你,是想跟你合作,一起来做一个生意。”
  陈景一愣,“生意?”
  “没错,虽然现在政策刚刚开放,还没有多少人敢于尝试做私人生意,但不妨碍我们敢为天下先啊,就看看陈二哥敢不敢做这第一波吃螃蟹的人了。”
  陈景默而不语,沉吟了良久,才道:“小曦妹子,你能不能具体说说,咱们准备做什么生意?”
  陈曦也不废话,三言两语地说道:
  “我们陈家在静安区的繁华商圈,有一个闲置的两层商铺,我准备把它利用起来,开一个小型的百货商店,一楼卖日杂,二楼卖服装,现在政策上还不允许私人雇佣职工,所以除了陈二哥之外,这边的生意还需要嫂子也来帮忙,你负责一楼的生意,嫂子负责二楼,我们还会有一个合伙人,负责财务相关的工作。这个生意你们不需要出一分钱,只需要帮我经营和管理,而后我会分给你们每人一成利润,定期分红,就看看陈二哥和嫂子,舍不舍得下运输队和服装厂的工作了。”
  陈曦说罢便轻轻押了口茶,也不催促陈景,给对方留下充足的消化和思考时间,良久,陈景才谨慎地开口道:
  “小曦妹子,这个事情是关乎一家子的大事儿,我一个人现在还不能答复你,我要回去跟你嫂子好好商量一下。这样吧!你等我的消息,不管成与不成,我都会尽快给你一个答复。”
  “陈二哥,你也不用着急,就像你说的,这毕竟是关乎一家子的大事儿,还是要深思熟虑的好,我还会在申城住上个小半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你可以随时来找我。”
  陈曦颇为自信的展颜一笑,她知道陈景已然心动了,如果他能劝服江燕一起合作的话,那此事便十拿九稳了。
  现在她只需静等着陈景夫妇上门,就可以开启她申城的第一个生意了。
  第43章
  让陈曦想不到的是,陈景竟会来得如此之快。
  才不过第二天的中午,陈景便到了陈家老宅,同来的还有他的妻子江燕。
  春节期间,江燕所在的服装厂停工,大约要休半个月的假,她闲在家里无所事事,就偶尔接几个活儿,帮亲朋邻里做几件衣服,挣两个手工钱。
  陈景所在的运输公司倒是不放假的,但由于春季活少所以是一替一天轮休的,昨天陈曦去运输公司的时候运气好,正赶上陈景值班,今天他便刚好休息了。
  两人昨晚商议过后,便决定趁着第二天双双休息,把两个孩子送到岳父岳母家,他们两人则亲自来找陈曦,准备敲定合作。
  不错,才不过一个晚上的时间,陈景夫妇便毅然决定了要跟陈曦一起合作生意。
  他们两人仔细地分析商议过,他们在国营单位干临时工已经七八年了,两口子每个月工资加起来还不如一个正式职工来得多。
  而且,这两年下乡的知青们纷纷回城,占据了很多的工作岗位,光是他们两人的单位就回来了不少知青。
  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目前的状态是工人多职位少,所以他们觉得转正的机会便更加渺茫了。
  陈景其实早些年就跟江燕提过想找点儿别的出路,但早些年风声紧,在运输队跑货时,偶尔夹带一些私货跑到黑市上去卖都是心惊胆战的,江燕怕他出事儿,就一直都不太同意。
  直到76年年底开始,情势渐渐好转,陈景便大着胆子带了几次货,算是赚了几次快钱,但苦于本钱太少,利润也就不是很多。
  其实就在陈曦刚一提到她的计划时,陈景便动心了,这两年他早已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儿,他早就想给自己找一条明确的出路了,而陈曦恰恰就成了这个引路人。
  开一家小型的百货商店,那不就约等于是供销社或者百货大楼了吗?只不过他们是私人经营的。
  申城这两年生活用品的供应,依旧十分短缺,人们每天排着大长队,凭票购买,还会时常因为供应不足而买不到,或者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票,有钱却买不到。
  如果他们的店铺能够有一定的货源,并且每种商品设置成用票和不用票两种价格来卖的话,想必生意应该不会很差吧!
  至于货源的问题,于他而言就更简单不过了,毕竟跑了这么多年的运输,各地各行业的人脉还是积累了不少,一些基本的货源对他来说根本不成问题,至于其他的货源,他还可以去谈不是么!
  接着便是卖服装的问题,更是可以直接交给妻子江燕来负责,妻子在服装厂干了七八年,其他的方面怎么样他不知道,但做衣服绝对是一把好手。
  陈景算过一笔账,妻子的服装厂做出来成衣,以中山装为例,高档一些的,每套的成本大约也只有十块钱,但是拿到百货大楼去卖,每套便能买到三十多价钱,相当于一个高级技工大半个月的工资,还要票。
  那么他们只卖二十块钱一套行不行,并且可以允许客人自己选择颜色布料,量身定做,一个月哪怕只能卖出去一套,也是十块钱的利润啊,都赶上他半个月的工资了,再说了他觉得他们也不可能一个月只卖一套,毕竟在价钱他们卖的可要比百货大楼便宜得多。
  往长远想,虽然他们现在没有服装的进货渠道,但是他可以慢慢去找啊,如果将来他真能找到款式新颖价钱便宜的进货渠道,他们便可以改为卖成衣为主,订做为辅,这样妻子也可以轻松一些。
  想通这些,陈景一股脑的把自己的想法全都讲给了江燕,夫妻俩恰恰都是有生意头脑的人,他们一拍即合,当即决定要跟陈曦一起干。
  由于陈景夫妻二人来得早,赵英兰此时还没有出门约会,所以陈曦正好又把她的生意计划跟赵英兰讲了一遍。
  赵英兰听完,发现自己竟也能帮上陈曦的忙,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而且陈曦安排给她的工作,既不会影响学业,又能在课余时间给自己找点儿事做,赵英兰何乐而不为呢!
  但直到陈曦说出要分她一成股份的时候,她就不干了,她觉得自己又不像陈景夫妻那样,每天把时间和精力都耗在店里,她最多就是课余时间帮忙算算账罢了,她哪能跟着分钱呀!
  陈曦非常了解赵英兰的个性,知道如果赵英兰不反对也就不是她了,所以她也懒得跟赵英兰就此事而磨牙,直接便拍板决定占股比例,她甚至连协议都提前拟好了。
  陈曦作为第一大股东,出资生意启动金2000元及静安区商圈内的一个两层商铺,占股70%。
  陈景和江燕夫妇负责日常经营,占股20%,是第二大股东。
  赵英兰则占股10%,作为最小股东,负责财务和法务相关。
  为什么会有法务呢,主要是考虑到赵英兰的法学专业,将来如果生意规模一点点扩大,陈曦希望赵英兰可以作为他们生意上的法律顾问。
  赵英兰见陈曦协议连都拟好了,便不再废话推辞,正如陈曦了解赵英兰一样,赵英兰也同样了解陈曦,她知道陈曦既然已经决定好了,便不会轻易改变。
  何况,她也明白好朋友的心意,她知道陈曦是想拉她一把,给她一个赚钱的门路,所以她应该好好珍惜这份心意,并且在将来为了他们共同的事业尽心尽力。
  三人审查协议无误后,陈曦便出门找了家印刷社,特意打印了三份,装订一番以示正规。
  协议拿回来之后,合作的三方,陈曦,陈景,赵英兰,在每一份协议上都签下了名字,然后人手一份,合作便初步达成了。
  那么下一步当然就是收拾和装修店铺,准备尽早开门营业了。
  而此时,陈伯和陈婶方才知道,他们的小儿子两口子竟然准备跟小小姐合作做生意了。
  按照陈伯的想法,他的儿子就理应为陈家工作的,拿点儿工资还行,怎么能要股份呢!
  陈曦却劝说,时代不同了,地主土豪早都被打倒,谁规定你陈伯的儿子就只能给陈家打工,而不能合作呢,还是要接受时代的发展嘛!
  陈伯心里虽然也能接受陈曦的说法,嘴上却不住地冷哼道,要不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力有不济,哪里轮不到自己小儿子出马。
  至于陈曦为什么不找他大儿子两口子合作呢!陈伯自己就脑补了两个原因。
  其一,他大儿子在橡胶厂工作,属于正式职工,应该舍不得辞职去干私人的买卖,其二,他大儿媳妇这个人性格实在是不讨喜,应该不太受小小姐的待见。
  陈伯自己脑补的原因只对了一半儿,其实陈曦是对他大儿子两口子都不待见。
  接下来的日子,便无比忙碌的日子。
  陈曦统筹全局负责安排工作。
  首先她先是让大家合力把店铺清扫一新,接着便安排众人对店铺进行重新的粉刷和装饰。
  蒋恒知道了赵英兰要跟陈曦合伙开店的消息,便每天自告奋勇地前来帮忙,人多力量大,不过三天的时间,便完成了最初始的任务。
  而后,便是每个人别分的任务了。
  秦萧开始每天在老宅的院子里打货架,货架都是按照陈曦画出来的草图制作的,而尺寸则是秦萧自己丈量了店铺的大小后,自己计算规划的。
  陈曦绘制的货架草图大多汲取了未来超市的铺货风格,显得规整有度,也方便客人挑选,完全不会像现在的杂货铺子一般,货品堆积存放,杂乱无章。
  秦萧同时还打了几个挂衣服长架子,准备放在二楼,以及一个平整的大桌子,方便江燕做衣服时画图和裁剪所用。
  陈景和赵英兰还有赵英兰的小尾巴蒋恒,则被陈曦派出去联系货源和进货了,几天时间已经有一些货物陆续搬到了的店里。
  江燕这边,陈曦则是自己手把手地一点点安排交代。
  陈曦先把她脑子里的一些即将流行起来的服装款式简单描画出来,拿给江燕,而江燕呢,她在服装厂工作多年,虽说不懂设计,但让她根据陈曦提供的款式,量身打板倒是不难。
  按照陈曦的计划,她准备让江燕先做出来一些款式不同的成衣,挂在一楼或店铺的大门口吸引路人的眼球,如果有人询问,则由陈景把客人引到楼上,当然二楼的墙上也要挂有一些不同款式的成衣,以供客人挑选,如果客人选不中,或者一时间没有合适的尺码,也可以帮客人量身定做。
  服装生意是陈曦非常看重的一块业务,虽说七十年代末,私人服装行业尚未完全起步,他们几乎找不到什么私人进货的渠道,他们的服装店最开始也只能走定制的模式。
  但再过个两三年,服装行业便会飞速的发展起来,到时候私人的服装厂会越来越多,各种流行的元素满天飞。
  陈曦则可以把陈家的另一个闲置的商铺也利用起来,直接装修成一个高档服装店,交给江燕去经营,到时候他们可以去羊城或者鹏城进货,不再定制而改卖成衣。
  而这边的店铺则可以把二楼也用作经营日用百货,因为几年后,申城的整体消费能力便不是现在可比了,他们的百货商店完全可以经营更多更高档的商品。
  这样一来,将来可能就需要陈景和江燕各负责一个店铺了,不过这些便都是后话了。
  陈曦的整个规划可谓是非常长远,但她却没有把她的全部规划都告诉大家,她觉得现在大家只要做好当下,然后随着时间的推进,他们的小生意总会按部就班的慢慢发展壮大。
  当一切准备就绪,大家都要求陈曦给店铺取一个名字,陈曦也不推脱,便以自己两个孩子的名字,给店铺取名为安宁百货。
  就这样,在众人的殷殷期盼中,静安区一家名叫安宁百货的商店静静悄地开业了。
  政策的初期,本着低调的原则,既没有锣鼓喧天,也没有鞭炮齐鸣。
  这一天,一块蒙着红布的巨大匾额被高高地挂起,红布扯落,上书安宁百货四个大字,正是出自陈曦的手笔。
  至此,安宁百货正式宣布对外营业了。
  然而此时,陈曦和秦萧却没有时间看一眼店铺的经营状况,因为二月的下旬已经过去一半了,终于到了他们不得不返京的日子。
  大二马上就要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求小可爱们???营养液支持我一下呦~再有两天过期了呢!感谢!
  第44章
  二月底的京城,严寒依旧,呼啸的北风刮得人脸生疼,陈曦不得已又给自己裹上了厚厚的羽绒服,并且强迫秦萧也重新穿上了棉衣,两人才骑着车子直奔京大而去。
  不同于街道上的行人寥落,刚刚迎来了开学季的京大校园里,倒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京大的校门口,陈曦刚跳下车子,便狠狠地跺了几下脚,试图缓解冻得有些麻木的腿脚,接着她又伸手拢了拢秦萧脖子上的围巾,抽着凉气道:
  “老公,冷不冷?风可太大了,你瞧,你脸都吹红了,我看呀,晚上你还是不要特意跑来接我了,我跟清月一起坐车回去就行了!”
  对上陈曦满是关切的眼睛,秦萧根本感觉不到空气中有一丝寒意,他柔声道:“我不冷,你摸摸,我的手还是热的呢!”
  秦萧说着便摘下手套,握住了陈曦细嫩的小手,陈曦的手虽说不是一片冰凉,但也远不如秦萧的大手火热。
  秦萧握着陈曦的手给她捂了一阵之后,才开口笑道:“你看,我都说了我不冷吧!倒是你,有些受不住京城这大风吧!晚上你跟清月一起坐车回来也好,我正好在家把炉子给你烧旺点儿。”
  陈曦点头,然后在寒风中艰难地扯出一抹笑容,跟秦萧挥手告别,便走进了校园。
  今生的校园生活不同于前世,在陈曦的刻意低调之下,她的名声不显,除了本系的同学,知道他们系有一个长相气质俱佳,学习成绩又好的女同学之外,其他系的同学很少有人认识她。
  所以此刻,陈曦走在京大的校园里,也不会如前世一般,接受众人的注目礼。
  只因为前世在大一的时候,有两件事让她一举成为了京大的风云人物,而今生,她都因为怀了安安而顺利地避了过去。
  第一件事便是去年九月份,78届新生入学时候的一场迎新晚会。
  全国高考刚刚恢复时的头两届大学生都是在78年入学的,只不过第一届是在78年的三月份入学,而第二届则是在78年的九月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