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幻人生(前传)》【似幻人生前传(一)陶金的故事】(1)定居陶村

  1915年深秋的一个上午,13岁的陶金与11岁的陶玉兄妹俩跟随母亲
  背井离乡,踏上了迁徙之路。
  陶金的家乡在北方某城市。两个多月前,陶金的父亲死于战乱。在这个兵荒
  马乱的年代,处于社会底层的穷苦民众,吃不饱、穿不暖,更严重的是他们的人
  身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陶父多年来一直靠拉人力车养家糊口,他死后,家里就
  像塌了天。陶母变卖了所有家产苦苦度日,但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迫不得已,
  陶母带着陶金兄妹向南方逃难了。
  沿途乞讨多日,他们来到了南林县。目睹了县城的乱局之后,陶母得出一个
  结论:城市不论大小,都有安全隐患,相对来说还是乡下好些,那里虽然生活可
  能苦点,但只要勤劳,生存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于是,几天后,陶母带着陶金兄妹离开县城,向西迁移。往西走了三十公里
  的大路,到了一个分叉口。大路在此拐弯向南,通往西面的是羊肠山道。陶母想,
  交通不便的地方安全系数肯定要高些,所以决定走小路,打算找到一个合适的落
  脚点后定居下来。
  真是祸不单行,11月2日上午,当他们走到距离陶村大约两三公里的地方
  时,陶母不慎摔下小路右侧的河滩。河滩离路面只有一米多,按理说是不至于丢
  掉性命的,但陶母却真的长眠于此了。
  原来,这一路上虽然时不时地能乞讨到一些食物,但陶母把绝大多数都给了
  陶金兄妹,自己只吃一点点,并说她是大人,经得起饿。可怜天下父母心长时
  间没吃饱,甚至经常挨饿,陶母走路都没有力气,一块不大的石头就让她栽了下
  去。
  见母亲摔下河滩,陶金急忙跳了下去,然后把蹲在路边伸出双手的陶玉抱下
  河滩。河滩无水,只有石头,估计是从小路左侧的高山上滚落下来的。陶母躺在
  地上痛苦地呻吟着。陶金兄妹合力抬起母亲的上身,让她坐着。两人蓦然发现,
  一块石头被鲜血染红了,上面还有一团白白的东西,而这块石头正是母亲刚才的
  临时枕头
  再看母亲脑后有一个大洞,红白之物还在向外流淌,陶金明白了:母亲是头
  朝下摔进沟里的,脑袋正好撞在了这块该死的石头上陶金忍不住哭了,陶玉也
  跟着大哭。
  仅仅哭了一分钟,陶金就想:要尽快给母亲止血。很快,他脱下破旧的衣服,
  将母亲的头包扎起来。
  此时,处于弥留之际的陶母醒了过来。自知所剩时间不多的她示意他们不要
  哭了,然后断断续续说了一番话。归纳起来有三点:
  一、陶家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家族,不论男女,长大后下身都没有阴毛,是地
  地道道的青龙白虎。为了血统的纯正,祖上规定,绝不允许族人与外人通婚。
  笔者在此有必要说明一下,陶强与陶龙并不知道祖宗的规定,他们都只与有血
  缘关系的女人发生关系纯属巧合,正应了那句话: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二、她与陶金的父亲是亲姐弟,她17岁生的陶金,19岁时生下陶玉。
  三、叮嘱陶金陶玉兄妹,长大后两人就结婚,生儿育女。并让他们告诫子孙,
  世世代代族内通婚,万万不可与外人成亲。
  听母亲这么说,陶金问道:娘,多少岁才是长大了,可以结婚了呢
  陶母每说一句话都要花很大的力气,正在喘气,还没有回答陶金的问题时,
  陶玉又问:娘,什么是结婚,怎样才算结婚了呢
  良久,陶母才告诉他们:至少要等到陶玉满13岁,那时她应该有了月事,
  可以算是长大了。至于结婚,就是两个人组成一个家,生活在一起。笔者注:
  那时的女孩普遍都是13、14岁才来月经,现在的女孩生活条件好,初潮的年
  龄11岁左右。
  陶玉还是没有弄明白,又问:娘,如果你不在了,只剩下我和哥哥两个人
  相依为命,生活在一起,那是不是算结婚了
  尽管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但陶母还是非常耐心地解释:结婚,是要肏屄
  的。你们现在还小,一定要等到陶玉满13岁以后,才能开始肏屄,
  那时才算是结婚了。还有,第一次肏屄,玉儿下面会很疼,还会流血,
  隔两天就没事了。
  这时,陶金兄妹想起平时经常听到的粗话肏你娘屄,虽然这是骂人的话,
  但听完娘的解释后才知道,肏屄是很正常的事,结婚与肏屄是密不可分的。
  奄奄一息的陶母觉得有必要向兄妹俩交待一下婚后的注意事项,所以用尽最
  后的一点力气说道:金儿、玉儿,你们结婚后,一定要记住,在玉儿来月
  事的那几天、怀上孩子以后、生下小孩的头几个月,都不能肏屄。你们
  要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说完,陶母头一歪,寻找陶父去了。
  陶金兄妹抱着母亲,哭喊着,拼命摇晃她的身体,希望她能醒过来。但人死
  哪能复生。直至陶母的身体僵硬、全身冰凉,他们才不得不接受这残酷的现实。
  陶金认真看了下四周,准备找个合适的地方安葬母亲。河滩的右边是七八米
  宽的小河,陶金后来知道它叫白水河。涨水季节这河滩肯定是要被淹的,显然不
  适合做墓地。看样子只能在小路左边的山上寻块空地,将母亲埋在那里了。
  爬上小路后,陶金想了想,一路上左边似乎都是陡峭的山崖,于是顺着山路
  向西找,终于选定了一个地方。距离出事地点不到一里,山路的拐弯处,有一块
  空地,比较适合做墓地。
  返回出事地点,陶金与妹妹费力地将母亲的遗体弄上来,抬到了那块空地上。
  考虑到没有挖掘工具,陶金决定让妹妹守着母亲,他则去寻找锄头或铁锹之类的
  农具。
  陶金快速向西奔去,一口气跑了三四里,视野突然开阔起来。原来左边的山
  脉在此拐弯,向南延伸数公里后又转而向西,与西面的大山汇合,从而形成了一
  个大约20多平方公里的小平原。小平原的西北角不规则地分布着数十栋房屋,
  其它地方都是农田或菜地。
  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一个村庄,陶金的心情异常激动。他发现不远处的地
  里有几个村民在劳作,就飞快的跑了过去。
  此时大概是下午3点左右。正在地里锄草的村民发现一个男孩跑过来,起初
  不以为意。但当他哭着跪在田埂上时,他们才意识到这个男孩肯定遇上了什么麻
  烦,向他们求助来了,于是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来到了陶金的身边。
  很快,村民们就从陶金的口中知道了陶母惨死、等待安葬的事情。其中一个
  三十来岁叫陶雄的村民说,绝对不能将陶母直接埋在地下。买不起棺材,那就用
  木板做一口简易的棺材,这事由他去办。并让其他人先跟陶金去墓地,挖好坑后
  等他。
  不到两个小时,坟坑挖好了,陶雄用几块木板做成的棺材也抬来了。村民们
  拉开一直在陶母尸体上哭泣的陶金兄妹,把陶母的遗体装进了棺材。陶金兄妹又
  趴在棺材上哭,声音都哑了。在村民们极力劝说下,兄妹俩才呆立一旁,任由他
  们将棺材放进坑中。几个村民迅速填土、拍实,一个圆锥形的坟墓出现在人们面
  前。陶金兄妹不由自主地扑了上去,沙哑的哭声听得众人心里酸酸的。
  陶村人是善良的,极富同情心,他们希望陶金兄妹能够尽快安顿下来,好好
  地活下去。
  陶雄问道:陶金,你对今后有什么打算
  陶金边哭边说:我们现在无依无靠,不知道到哪里去,不知道哪里才是我
  们兄妹的家。
  陶雄说:我们这个村子叫陶村,我叫陶雄。大家都姓陶,说不定五百年前
  是一家哩。明天上午,我就去找族长,将你们的情况告诉他,希望族长能同意你
  们两个在我们陶村安家落户。况且你娘的坟墓在这里,扫墓也方便。
  听完后,陶金拉着陶玉,扑通一声跪下,同时给众村民磕头,感谢村民
  伸出援手,安葬母亲,并真心实意地收留他们兄妹俩。
  陶雄将金玉兄妹搀扶起来后,对他们说:我看这样吧,你们先在我家住下。
  你们与我家仁儿和燕子差不多大,肯定玩得来。
  随后,陶金、陶玉跟着陶雄来到了他家。
  陶雄家有八口人:年过半百的父母、陶雄夫妇和四个小孩。老大是男孩,叫
  陶仁,比陶金大一岁。老二是女孩,小名叫燕子,与陶玉同年。老三也是女孩,
  叫玲子,8岁。最小的是男孩,4岁,叫陶义。
  晚饭是一大锅红薯稀饭。陶雄知道金玉兄妹这天滴米未进,就让他们先吃。
  实际上,陶金兄妹头天也只吃了一点点。实在饿极了的他们,众目睽睽之下,很
  快就将陶雄一家人的晚餐吃掉了一半。
  陶雄的婆姨见此情景,眼圈一红,眼泪不禁流了下来:这对兄妹太可怜了
  然后起身走进厨房,又去煮红薯稀饭了。
  第二天,吃过早餐,陶雄就带着陶金、陶玉出了门。找到昨天那几个村民后,
  就一起到了族长陶天佑家。陶雄先介绍了陶金兄妹的遭遇,族长深表同情,同意
  让陶金兄妹留在陶村。经过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以最快的速度在村子西边的山脚下,给陶金兄妹做一栋简易的房子,建
  筑材料、家具、炊具等生活必需品由族长和众村民无偿提供。
  二、族长租给陶金三亩水田,头两年不交租,1918年开始交租。
  三、白水河的北面,老虎山下,有一块一亩多的荒地,给陶金做菜地。
  四、陶母坟墓所在的竹林山上约20亩竹林租给陶金,头五年免费使用。1
  921年1月,再由族长和陶金签订正式契约。
  尔后,陶金、陶玉兄妹分别给陶天佑和众村民磕头,口中不停地说谢谢
  此后几天,通过与村民的交谈及自己的观察,陶金弄清楚了陶村的基本情况。
  陶村四面环山,是南林县西部的一个小村庄,向东可直达县城,只是山路不
  好走,这点陶金深有体会。西面,翻过两个山头是原始森林,据说没有人进入过,
  因为那里经常有猛兽出没。
  南面,翻过一座大山,是大王庄、小王庄、陈村。这三个村子的南边,还有
  上张村、下张村、李家庄、朱家洼等几个村子。再向南就是邻县的地盘了。
  村北就是白水河,一座由四根圆木拼成的木桥连接两岸,河对岸是一大片大
  小不等的菜地。菜地的北面是南林县境内最长、也是最高的山脉青山。翻过青
  山,有梁家峪、刘家庄等六七个村庄。
  陶村有山有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全村二十多户人家,一百多人口。族长
  陶天佑靠着祖宗的巧取豪夺,成为村里唯一的地主,村里所有的水田、山林都是
  他家的私有财产。当然,这里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又远离战乱,因此陶天佑的
  佃户们基本上都能维持温饱。
  经过陶雄等村民十多天的紧张施工,1915年11月16日上午,陶金兄
  妹的房子落成了。这是个土砖土瓦的建筑。大门朝南,进门是堂屋,左边是厨房
  和杂物间,右边是两间卧房。出后门是三间低矮的房子,右边的是厕所,左边两
  间可以作为猪舍。
  陶天佑派家人送来了两张床、一张方桌、四把椅子、一个大衣柜、一麻袋半
  新的四季衣服、炊具及床上用品,外加一挂鞭炮。陶雄等二十多个村民送来了几
  把小凳子,一张小桌子,锄头、镰刀等农具,大米、面粉等粮食。
  点燃鞭炮之后,陶金、陶玉兄妹向众乡邻磕了头。然后走进新房,开始了全
  新的生活。
  此后,陶金拼命地劳作、陶玉勤俭持家,再加上好心乡邻的无私帮助,金玉
  兄妹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两年多以后发生了一件事,村民们鄙视他们,疏远
  他们,金玉兄妹彻底孤立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