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见我应如是》第21节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章纪堂行礼离去。
  ... ...
  圣驾声势浩大地出了宫。
  皇宫转瞬冷清下来。
  秦太后思来想去,传了自己的母亲王氏入宫。
  王氏见她愁眉不展,立刻上前拉了她的手。
  “娘娘是因为章家同你姨母的事情犯愁?”
  秦太后没说话,默认了。
  王氏连忙把自己的妹妹骂了一顿,骂完喝了口茶。
  “... ...其实也不都怪她,还不是那忠勤伯夫人太奸诈,说起来,更是那沈如是不好缠,要不然也没这么多事了!”
  她这么一说,秦太后直觉话不对味。
  “什么意思?你们又要同沈如是过不去了?”
  王氏一笑,“娘娘说错了,不是咱们同她过不去,而是有人同她过不去。咱们只是顺水推舟,把这个人请来了而已。”
  秦太后一惊,“什么?”
  王氏呵呵笑了起来,“人都已经到京城了。”
  *
  京城。
  城门下,一架马车快速驶了进来。
  马车里的人不住掀开窗帘东张西望,甚至脑袋都伸了出来。
  是个十七八岁的男子,人长得瘦,两眼却直放光。
  车内连着两声咳,将这男子叫回了车内。
  咳嗽的是个四旬妇人,她伸手掐了一下男子胳膊,“这一路大大小小过了这么多城,怎么还瞧个不住?也不怕丢人!”
  “这哪能一样?这是京城!娘不想看?!”
  那妇人正是他娘。
  妇人如何不想看,怕动静太大,引了坐在中间的老妇人不快罢了。
  果然老妇人还是不快地睁开了眼睛。
  “行了,吵吵闹闹让人笑话。”
  她叫了男子的娘,“儿媳,你也是做祖母的人了,怎么连自己儿子都教不好。”说着又看了一眼男子,“纪培也是,马上要娶亲了,该多沉得住气些。”
  老妇人说着,目光顺着车帘的缝隙向外看去。
  “你二哥哥如今是御前红人,当朝首辅,你可不要给他丢了脸面!”
  妇人和男子听了,连忙不敢乱看乱说了。
  马车左拐右拐,很快停了下来。
  老妇人一听到了地方,深吸了口气,下了车。
  眼前正对着一块黑漆高匾,上面敞敞亮亮地书了两个字——章府。
  老妇人眼眶一热,“有出息了,果真连气象都不一样了!”
  说话声惊了章府的门房,门房疑惑问他们。
  “你们是什么人?”
  话音一落,那纪培便走上前去。
  “快快开门,首辅的祖母来了!”
  说着,老妇人挺直了腰。
  *
  正房,沈如是抱着她的金算盘,正核对一笔笔账。
  她犯愁,“家里果然撑不了多久了,矿山要能给我就好了... ...”
  丹竹突然跑了进来。
  “夫人,首辅大人的祖母来了!”
  祖母?!
  沈如是愣了一下,“哪个祖母?”
  这下轮到丹竹迷惑了。
  “姑娘,你说什么呢?章大人还能有两个祖母?”
  又不似宫里,还能有两个太后。
  但沈如是说了句“你不晓得”,赶忙起了身,使人招呼来客往花厅奉茶,自己换了衣裳往外去了。
  待她到了花厅外,一瞧里面坐着的三个人,其中年轻男子叫了老妇人祖母,她立时就明白了。
  这哪里是祖母来了,这是麻烦来了!
  沈如是硬着头皮上了前。
  男子正仔细打量条案上御赐的珊瑚屏风,听到脚步声一回头,直接怔在了当场。
  他只见那纱裙摆动,水袖翩飞,就已经坐不住了,再见沈如是眉眼模样,一颗心已经飞了出去。
  他傻愣愣地起了身,“二嫂。”
  他识得沈如是,沈如是却不识得他。
  沈如是正猜此人是哪个,就听坐在上首的老妇人开了口。
  “纪培,闭嘴!”
  那章纪培连忙闭了嘴。
  沈如是却在这一声中,神思一凛,她连忙上前,同那老妇人行礼。
  “大老太□□好,孙媳妇沈氏在此见过。”
  只她话音一落,一旁坐着的四旬妇人便是一声“哎呦”。
  这一声阴阳怪气,下面的话更怪。
  “祖母就是祖母,叫什么大老太太?”
  那大老太太却哼笑了一声。
  “人家不叫祖母有何不对?我又不是她的祖母?没拜过父母、祖宗的人,能算进了章家的门吗?”
  这话直接将沈如是整个人在章府的地位,全否定了。
  丹竹在旁听着就要跳起来,被沈如是扯了袖子。
  她仍旧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您远道而来,我这就着人收拾院落,您早些歇息吧。”
  那大老太太也不当自己是外人,哼了一声,从善如流地去了。
  沈如是也不多赔笑脸,回了自己的正院。
  丹竹气哄哄地,“他们这是什么态度?这真是首辅大人的祖母?!”
  沈如是长长叹了口气。
  “说不是,也不是,说是,那也确实是。”
  第11章 好性  她真是万里挑一的好性子, 柔顺……
  沈如是对章纪堂的了解,也是在嫁进章家之前做的功课。
  演戏不是凭空想象,她总要对这个人又更多的了解。
  只是一查之下才知道,章纪堂的身世,说不上坎坷,却是复杂而尴尬。
  他父亲章思学是章家大房的独子,大房经商,生意做的如何,都不如家中有个能做官的读书人。
  因为章思学小小年纪就开始跟叔父,也就是章家二房的举人老太爷读书。
  二老太爷原本是有个儿子的,但后来各地时疫流行,那孩子没保住。
  二老太爷是个读书人,家资也不如大哥那么丰厚,命中无子也无所谓。
  两房仍旧过着各自的日子,不过是章思学平日更多往二房走动,照应叔父婶娘一二。
  不曾想,某年当地竟然出了一派起兵造反的流寇,瞅准了大房有钱,把大房沿街的几个商铺全给劫了。
  这一下,去了大房大一半的家资,伤筋动骨,其余的钱也周转不开,家里眼看着要陷入困境。
  二房着实出了些钱拉扯大房,可惜杯水车薪。
  正此时,传来了章思学中了举人的消息。
  可家里却拿不出钱来办一场喜事。
  大房思来想去,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章思学年纪轻轻中了举人,前途无量,定然有大商户人家想要钓个金龟婿。
  章思学虽然娶了表妹戚氏,但二房老太爷膝下无子,他可以兼祧两房,一是替二房续了血脉,二来那妻子陪嫁就能解了大房燃眉之急。
  巧得是,正巧有一户楚姓商户看中了他。
  二房老太爷左右一思量,觉得这样也不错,应了下来。
  楚氏的娘家出不了读书人,有了章思学这个新科举人,也是未来的依靠。
  这门亲事没有不说好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