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汉宠妻无度》223-228

    
    第214章 作死一更
    那边,杨若兰傻眼了。
    她苍白着脸奔到杨氏跟前,蹲下身。
    她一边使劲儿摇晃着杨氏,一边哭着跟周围人求助。
    “诸位好心人,求求你们救救我娘……”
    人群大多漠然的看着。
    有两个男人想要上前来搭把手,被他一起的女人狠狠拧了一把。
    “死鬼,你瞎热心做啥?是瞅上那半老徐娘还是她那风、s闺女?家去跪搓衣板!”
    男人被女人拽着耳朵拎走了。
    杨若兰蹲在地上,掩着面,哭得抽抽搭搭。
    医馆的掌柜,也就是那个老者看不下去了。s3();
    他叹着气拨开人群走过来,往杨氏的人中x那儿狠狠掐了一下。
    杨氏嗷了一嗓子,一骨碌从地上蹦了起来,赤红着双目在人群中找寻杨若晴的身影。
    被医馆掌柜拦住。
    “你们行行好,要闹,去外面大街上闹去,怡和春还要做生意!”
    杨氏才不搭理那掌柜呢,还在那找。
    杨若兰站起身,拽住杨氏的手臂:“娘,我想回去,你带我回去吧!”
    杨氏瞅了眼泪流满面,似乎随时都会晕倒的杨若兰,痛苦的闭了下眼。
    临走前,她朝杨若晴这边剜了一眼。
    杨氏咬牙切齿道:“死胖丫,这事儿我跟你没完,你给我等着!”
    杨若晴耸了耸肩:“先把你闺女的脏病治好再来跟我闹吧!”
    杨氏气得一个倒仰。
    母女两个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中,狼狈而逃。
    大堂里,看热闹的人群也渐渐散了。
    杨若晴把目光收回来,撇了撇嘴:“跟姑乃乃斗?作死!”
    骆风棠也是眉头不展,劝她道:“那种人,没有半点口德,晴儿你用不着跟她们置气。”
    杨若晴点点头:“嗯,我把她们当个p,放了就没了!”
    骆风棠:“……”
    “棠伢子,我们也走吧!”杨若晴提议。
    骆风棠问:“你方才不是说要把麝香卖了么?”
    杨若晴摇摇头:“打探到了价钱就行了,不一定非得卖这家医馆。”
    被杨氏母女一通搅合,她也有点疲惫,跟怡和春做买卖的兴致也大打折扣了。
    骆风棠点点头:“嗯,那就下回再卖,咱家去!”
    两个人刚准备离开,这时,一辆马车从那边奔驰过来,在怡和春门前急急刹住。
    赶车的伙计从车厢里抱下来一个六七岁大的小男孩,急吼吼朝怡和春跑进来。
    身后,一个丫鬟扶着一个衣着得体,却风尘仆仆的妇人,跌跌撞撞跟了进来。
    “老大夫,快,快救救我家公子!”
    伙计进了门,眼睛环视了一圈大堂,然后急忙朝那边的老者奔去。
    老者正跟那抓药,瞅见这情况,忙地从柜台后面绕了出来。
    “快抱到这边来。”
    他随即把伙计和那昏迷的小男孩领进了左边的一间诊室。
    “小公子什么情况?”
    老者一边给那孩子把脉,翻开眼皮,一边询问。
    这时,跟在后面的妇人也过来了。
    听到老者问,妇人惶白着脸道:“我们是从县城过来的,走到半路,我儿说他心口又慌又闷。我让伙计赶快些,好到了镇上歇息。还没到镇口,他又说心口绞痛,不大一会儿就不省人事了……”
    妇人说完,就拿手帕拭着泪,抽泣着,脸上愁云密布。
    一旁的丫鬟也是满脸焦忧,“老大夫,求求你一定要救救我家小公子儿啊……”
    老者闻言,扯开了小男孩的衣襟口,抚着他的心口。
    一双花白的眉头越皱越紧。
    随即,他收回手,吩咐其中一个医馆伙计,“快,去后院煮一碗定心汤来。”
    医馆伙计转身离去。
    这边,妇人焦急的问老者:“老大夫,我儿咋样?”
    “从令公子的症状看,这心疾像是有些年头,想要彻底根除不易,得靠药丸长期压制。这趟必定是路途劳顿马车颠簸触动了。”
    妇人点头,声音夹着一丝哽咽:“我儿打小体弱,这心疾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还没学会吃饭,便已在喝药了……”
    “夫人,您别哭,小公子吉人天相,一定好起来的。”
    丫鬟小声劝着,又给妇人递过去一块绸缎帕子抹泪。
    妇人抹了几把泪,又问那老者:“老大夫,我儿几时能醒啊?”
    “喝完了定心汤,应该会醒。不过——”
    妇人还没来得及放下的心,随即被揪紧。
    “不过啥?”她颤声问:“老大夫请直言相告!”
    老者还没来得及相告,后院,医馆的伙计端来了一碗药汁。
    “定心汤来了!”
    老者接过定心汤,妇人和丫鬟从后面把小男孩扶着半坐起来。
    孩子脸色苍白如纸张般透明,唇角却一片乌青,眼睛紧闭。
    老者那勺子喂他喝定心汤,他唇角紧闭。
    强行撬开他的嘴把药汁灌进去,可是,黄褐色的药汁顷刻便从嘴角溢了出来。
    “为何灌不进去啊?这可如何是好?”
    眼瞅着碗里的药汁都要见底,孩子还是半滴都没喝到肚子里,妇人急得哭喊了起来。
    老者皱着眉,放下碗站起身来。
    “看这情况,不妙!”
    妇人一听这话,脸色刷地就白了。
    双腿一软,差点滑到地上,幸而那丫鬟一把扶住。
    “老大夫,你一定要救救我儿!求你了!”
    她要对老者跪下去,被老者搀住。
    “夫人且听我说。”
    “这定心汤只是权宜之计,能让令公子缓过一口气。可从眼下这情况看,令公子这回病发凶猛,定心汤已无济于事,眼下唯一的法子便是让他服下对症的药丸,否则时辰越久,性命堪忧!”
    他随即又问:“令公子平日在家都是吃什么药来压制?”
    妇人想了下。
    “麝香保心丸。”
    她接着道:“县城药行的王掌柜跟我家老爷是世交,药丸都是他一手调配的!”
    老者点点头:“那还得吃麝香保心丸来压制。”
    一听这话,妇人更是哭丧着脸。
    “这趟我们见出门就三日,他的病情也还平稳,便没有带麝香保心丸在身上!这下如何是好?”
    老者长叹一口气,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
    那妇人想到什么,忙地央求道:“老大夫,不如你帮我们配些麝香保心丸吧?求你了!”
    第215章 慷慨相赠二更
    老者摇了摇头:“配麝香保心丸不是难事,难就难在这药材。全文字阅读”
    妇人愕了下,她以为这老者是在抬价,毕竟,麝香很昂贵。
    “甭管多少钱,我们都出,只要能救我儿的命!”她道。
    老者一脸为难,苦笑着道:“实不相瞒,我们这镇上的小医馆,库房里没有麝香那种稀罕药材。”
    “那镇上其他医馆呢?”
    “我们怡和春,是镇上库存最扎实的医馆……”
    怡和春都没有的东西,别的医馆就更不可能有了。
    妇人一听这话,整个人如同跌入了冷水盆里面。
    “小翠,怎么办?怎么办?”
    妇人抓住那丫鬟的手,惶然无措的喃喃着。
    丫鬟也没主意。
    那赶车的伙计道:“妇人,实在不行,我回县城去取!”
    “从镇上到县城,往返将近百里的路程,少说也得两个时辰,令公子怕是等不了!”
    老者道。
    “只要有麝香,我半个时辰内就能配出麝香保心丸来。可惜……哎!”
    老者摇摇头,转身朝柜台那边走去。
    医者父母心,不是他见死不救,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边,慌了神的妇人一头扑倒在那孩子的身旁,嚎啕大哭起来:“我的儿啊……”
    “麝香来了!”
    一道清脆的声音,突然c了进来。
    妇人沉浸在自己即将丧失爱子的悲痛中,没留意那一声喊。
    “妇人莫哭,我有麝香救你儿子!”
    那声音再次响起,如同天籁。
    妇人猛地抬起头来,便见从大堂那边走过来一个有些胖的乡下丫头。
    她的手里,还握着一块黄褐色,带着毛的风干了的东西。
    妇人眼睛里闪过一抹光亮,一阵风似的奔到了杨若晴跟前。
    她双手紧紧抓着那块麝香,就跟濒临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飘过来的浮板。
    “是麝香?果真是麝香!我儿有救了!”
    妇人激动的大呼着,眼中笑出了泪。
    那老者闻声也赶紧奔了过来,他接过妇人手里的麝香在眼前细细打量。
    用指甲掐了一点在指间捻着嗅了下,老者也激动起来。
    “是毛壳麝香!色泽这般好,入药效果绝佳啊!”
    “老大夫,那你赶紧去帮我家小公子配麝香保心丸啊!”小丫鬟在一旁催促着。
    老者和妇人却都把目光看向了杨若晴。
    老者神色复杂,万万没料到这个不起眼的乡下丫头身上,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怪不得之前缠着他问了那么多药材的价钱。
    老者面色和善了一点,笑眯眯对杨若晴道:“小姑娘,这麝香我们医馆收了,给你八百文一钱,咋样?”
    杨若晴直接从老者手里拿回了麝香,勾唇一笑。
    “老大夫,你之前不是说,麝香卖出去都是一两银子一钱么?”
    “那是我们医馆经过了炮制后卖出去的价钱,进价八百文,我们也得赚取一点差价费和人工费不是?”
    杨若晴不啃声。
    老者瞅了一眼杨若晴手里的麝香,实在羡慕得紧。
    “一口价,八百九十文一钱!”
    杨若晴还是笑,不表态。
    边上的妇人见状,急得跺脚。
    “都啥时候了你们就莫要再在几百文钱上纠缠了,一两银子一钱,我收了!”
    妇人说着,让那丫鬟拿银子。
    莫说是一两银子一钱,便是十两银子一钱,只要能救儿子的命,都值!
    “且慢。”
    杨若晴突然抬了下手。
    她问那老者:“你等下给她儿子配麝香保心丸,估计要多少份量的麝香入药?”
    老者想了下,“一两。”
    杨若晴点了点头,走到那边柜台。
    “借你们的小刀一用。”
    她说着,拿起小刀从麝香上切下大概一两的重量,交给那妇人。
    “这一两麝香,是我送给夫人的,夫人赶紧拿去给小公子配药吧!”
    妇人怔了下。
    她看着杨若晴递过来的麝香。
    一两银子一钱的麝香,这小姑娘这么一送,就是十两银子!s3();
    方才这小姑娘为了一两百文钱的差价,还在跟医馆的老掌柜相持不让。
    这会子,这么大方?
    “夫人快些拿着吧,抓紧时间配药救命啊!”
    杨若晴又催促了一声。
    夫人回过神来,方才接过那麝香,转身交给了老者。
    “小姑娘,你叫啥名?家住哪里?若是我儿挺过了这关,回头我一定登门道谢!”
    这边,妇人拉着杨若晴的手,温声询问。
    杨若晴则笑着摇了摇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帮你儿子,也是在为我爹娘,和两个弟弟积德。”
    “哦?你家也有弟弟?我儿年方六岁,你弟弟们多大了呀?”
    “我大弟弟比你儿子大两岁,小弟弟比你儿子小两岁。”
    “哦!”
    “夫人,你赶紧去你儿子身边照看着吧,我这边跟老大夫再谈点事儿!”杨若晴笑着道。
    “诶,好,等你谈完了事儿莫走,我还有话要问你!”
    “嗯。”
    目送妇人进了那拜年的诊断室,纱幔随即垂落了下来,杨若晴转身走向柜台那边。
    老者正在那里忙着配药,他把做麝香保心丸需要的全部药材称了尽量放在一块儿。
    然后,细细叮嘱他手下的两个学徒碾磨成粉末。
    瞅见杨若晴走过来,老者猜出她的来意。
    他叮嘱完,忙地朝杨若晴这边过来。
    一双眼睛还惦记了一眼她手里剩下的麝香,老者用非常诚恳的口气跟杨若晴商量着。
    “小姑娘,你手里剩下的这些麝香,还是卖给我们医馆吧!”
    “八百文一钱这个价格,在清水镇没有医馆能高过这个价去!”
    “送去县城,最多也贵几文钱,可那来去将近一百里的路程,也折腾不是?”
    他苦口婆心的劝着,虽是生意人,但说的话也还算实在。
    杨若晴想了想,觉得可以。但她得征询下骆风棠的意见。
    于是,她扭头朝一直沉默着跟在身侧的骆风棠启口。
    “棠伢子……”
    “甭问我,你说了算。”他微微一笑。
    杨若晴点点头,转过身对那早已期待在那的老者道:“成交!”
    称量了下,余下的麝香有三两重。
    第21六章 交心三更
    一两是十钱,三两就是三十钱。
    一钱卖八百文,十钱便是八千文,也可以说是八两银子。
    三两重的麝香,统共卖了二十四两银子!
    “来,小姑娘把银子拿好咯!”
    货款两讫,杨若晴拎着银子出了怡和春的门。
    从铺子里的柜台,到门口停着的独轮车,中间不过三十来步的距离。
    可这三十来步,杨若晴却好像是踩在棉花和云朵上面似的。
    整个人都轻飘飘的,感觉要飞了起来。
    唯一的重量,便是那怀里紧紧捂着的二十四两银子!
    “棠伢子,赶紧的,咱打道回府!”
    坐上了独轮车,杨若晴迭声吩咐着。
    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来,扑腾一下,就飞到家。
    然后,让爹娘和弟弟们,都好好看看这些银子!
    “好嘞!”
    骆风棠愉悦的应了一声,推起车子就走。
    经过那个小树林子的时候,杨若晴突然又喊停了。
    “咋啦?”
    骆风棠问,手下已把独轮车四平八稳的停靠在一旁。
    杨若晴从车上跳下来,瞅了下四下无人,她把一直捂在怀里的银子统统拿了出来。
    然后,坐在草地上,开始数了起来。
    “晴儿,你这是做啥?要盘点得先家去啊!”
    骆风棠蹲在一旁微笑着问道。
    杨若晴头也不抬的道:“先前镇上人多,不敢拿出来,咱得分账啊!”
    分账?
    骆风棠愣了下。
    这时,杨若晴把十四两银子塞到他手里。
    “统共二十四两银子,你十四,我十,快收好!”她道。
    骆风棠低头看着被塞到手里的十四俩银子,男孩儿也讶了下。
    长这么,他还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多银子呢。
    不过——
    “晴儿,我家里人少,花销不了多少。留四两就成,剩下的你拿去!”
    他随即十两银子塞给杨若晴。
    杨若晴忙地站起身来,往后退了一步。
    “万万使不得,棠伢子你必须得收着!”
    “我说使得就使得,晴儿你拿回去。”
    “不成不成,说到底,那獐子是你逮的,麝香也是你的。我都拿了你十两银子了!”杨若晴道。
    而且,她还擅作主张送了一两麝香给那妇人。
    不然,还得再多八两银子呢!
    骆风棠也跟着站起了身,男孩儿一脸认真的纠正她。
    “晴儿,我不准你这样说自己。”他道。
    “我们一起进山,我打到的东西自然有你一份,这银子,你拿的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杨若晴不啃声了,看着他。
    人都说,亲兄弟还得明算账。
    十几两银子,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盖房子,或者娶几房媳妇,都不成问题!
    他这眼都不眨一下,就拨给她了,真好,真大方!
    杨若晴点点头,问他:“棠伢子,先前擅作主张送了一两麝香给那夫人,害咱亏了八两银子。”
    “这事儿,你当时没阻拦,后面咋也不问问我为啥呢?”她问。
    骆风棠挠了挠头,不以为意的笑了下。
    “这有啥好问的?晴儿你做事,铁定有你自个的道理啊。”他道。
    “啊?你就这么信任我?”她问。
    他点点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嘛,晴儿做善事,我该支持才是,哪有阻拦的理儿?”
    听到他这话,杨若晴一阵心虚。
    做善事?、
    抱歉,她可没那坏习惯。
    自己都还没解决温饱问题呢!
    这白送的一两麝香,可是她丢出去的一根藤蔓。
    目的,就是想要攀上一棵大树。
    医馆里那个妇人,她观察得很仔细。
    妇人的穿衣打扮,行为举止,以及她身边丫鬟的这些细节,杨若晴都留意到了。
    那气质,不像是那些一般的地主老财人家的太太丫鬟。
    衣着光鲜,大方得体,却又不张扬。
    自称从县城过来,家里男人跟县城药行的掌柜是世交,家中常备麝香保心丸这类昂贵的药……
    杨若晴猜测,他们要么是一方乡绅,要么,就是当地权贵。
    甭管是哪一种,只要能攀上去,对自家将来致富,都是有益无害。
    “棠伢子,我不想欺瞒你。”
    杨若晴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对骆风棠坦白。
    “我没又你看到的那么好心,假大方。”
    她咬了咬唇,要把自己这些真实的东西,展现给另一个人,需要极大的勇气。
    “我送她麝香,卖她这样一个大人情,是觉着她家应该在当地有权有势,将来指不定咱多一个靠山!”
    “我把我的真实打算告诉你,你会不会觉着我虚伪而讨厌我?”
    她有点忐忑的问。
    骆风棠一眨不眨的看着她,认真听她把话说完。
    他露出思忖的表情。
    在她越发忐忑不安的时候,他看着她,微微一笑。
    “傻晴儿,甭管你做啥,我都挺你。”他道。
    她能把她心里的真实打算说出来,不把他当外人。
    就凭这一条,他知足了。
    “真的啥都挺我?那我去偷人东西呢?”她问。
    “我给你把风。”
    “我打人呢?”
    “我给你递g子!”
    “我把天捅个窟窿呢?”
    “我给你补上!”
    “你又不是女娲,还能炼石补天不成?”她好笑的问。
    “补不上我就给你顶着,我个头比你高,天垮下来也砸不着你!”
    他一脸认真的道,目光中,盛满了宠溺。
    杨若晴笑了。
    虽只是玩笑话,可她听着,感觉像喝了一碗蜂蜜水。
    从嗓子眼,一路甜到了心窝里。
    她抬手握了个小拳头,照着他肩膀轻轻捶了一下。
    “傻越离谱,不说这个了,咱接着分账!”
    她把注意力重新转回他递过来的那十两银子上。
    “要不这样好了,这二十四两银子,你我各拿十两,余下的那四两,就充公。”
    杨若晴盘算着:“回头咱做豆腐的黄豆子,都从那公钱里面出。”
    “咱平时来往镇上,吃喝啥的,也都从这四两银子里出,咋样?”她问道。
    骆风棠点头:“你说了算。”
    杨若晴嘻嘻一笑,于是从他的十两银子里拿了四两过来收好。
    拍了拍鼓鼓胀胀的荷包,她眉开眼笑起来。
    “棠伢子,我今个好开心呢,打从我来到这里后,就数今个最开心了!”
    第217章 一起高兴四更
    骆风棠有点不解,“啥叫你来这里后?”
    杨若晴忙地捂住嘴,眼珠儿咕噜一转。
    晕,得意便忘形,差点说漏嘴了。
    她忙地改口道:“我的意思是说,自打我疯病清醒后,还没见过这么多钱,兴奋死了……”
    骆风棠这下懂了。
    他挠着头也跟着咧嘴一笑。
    初冬的树林里很安静,午后的日光从树林的上空淡淡洒进来。
    看着眼前男孩儿淳朴温暖的笑容,杨若晴突然觉得心窝窝里,也跟着踏实而温暖起来。
    “棠伢子,你今个高兴不?”她问。
    骆风棠点头。
    “嘻嘻,是不是觉得赚钱的滋味超爽?”她又问。
    他却摇了摇头。s3();
    她诧了。
    “咋?那你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呢?”
    他的脸膛微微红了下,目光垂下去,闷声道:“你高兴,我就高兴。”
    你高兴,我就高兴……
    这话,就像是一块烙铁烙在杨若晴的心窝窝上。
    她感觉心脏被烫得一哆嗦,那一刹都忘记了跳动。
    等到她回过神来,那心脏突然又跟抽风似的,狂跳起来!
    砰、砰、砰……
    她抬手捂了下有些发烫的脸颊,这个傻小子,不是口笨嘴拙的么?
    今个这话说的,让她这么厚脸皮的人,都有些招架不住了。
    不过,这个回答,她喜欢!
    她瞅着他的目光,眼底掠过一丝罕见的温柔。
    可惜,他低垂着眼,没有看到她眼底一闪即逝的那些东西。
    “成,那我以后就努力赚钱,让我自个高兴。”
    她故意把声音加大了,借此来掩藏心跳的声响。
    “我高兴了,你也就高兴了,咱们一起高兴,才是真的高兴!是这个理不?”她笑嘻嘻的问。
    骆风棠用力点头。
    “嗯,时候不早了,那咱赶紧家去吧。”她提议。
    “好。”
    两个人走回了独轮车旁,杨若晴却没有坐上去。
    “还有一半路呢,你咋不坐上去?”骆风棠问。
    “太兴奋了,坐不住啊!”杨若晴道。
    骆风棠无奈一笑。
    这个傻丫头,十几两银子就乐呵成这样。
    她还真是容易满足啊!
    那边,杨若晴瞅着独轮车上的四只桶,对骆风棠道:“棠伢子,把木桶匀两只过去呗,我想跟你一道走回去!”
    “嗯!”
    他照她说的做了,匀了两只木桶过去,让独轮车保持平衡。
    然后,他推起独轮车,杨若晴走在他身旁,两人朝着长坪村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女孩儿像一只雀跃的小麻雀般,在他身旁叽叽喳喳的说个没停。
    他脸上自始至终都带着淡淡的微笑。
    甭管她说啥,他都认真的听,饶有耐心的回应。
    西斜的日光,把他们的身影投在身后。
    那一高一矮两条身影,时而分开,时而重叠在一块儿,有股说不出的和谐。
    ……
    “爹,娘,我们回来了。”
    独轮车停在小侧门外的巷子里,杨若晴抬脚进了院子。
    灶房的烟囱冒着烟,娘亲应该是在灶房伺弄晌午饭。
    “姐姐~”
    大安和小安奔迎了过来。
    瞅见跟在杨若晴身后,手里拎着四只木桶的骆风棠。
    大小安兄弟谨记姐姐的叮嘱,很乖巧的对骆风棠打招呼。
    “风棠哥哥!”
    “风棠哥哥,我来帮你拎!”
    小安牵着杨若晴的手兴高采烈的往家门那里走,大安则过来从骆风棠手里接去了一只木桶。
    他才八岁,骆风棠十六,他的力气远不如骆风棠。
    灶房门口,孙氏围着围裙也迎了出来。
    妇人笑眯眯的瞅着杨若晴和骆风棠,“路上累了吧?快屋里坐着歇口气,喝碗茶……”
    “三婶,不累呢!”
    骆风棠微笑着道,把木桶送进了灶房。
    孙氏跟在后面,“棠伢子,三婶打了你的米,吃过了晌午饭再家去!”
    “多谢三婶,不用了,我大伯铁定也在烧饭。”
    骆风棠说道,又进了隔壁杨华忠那屋去看望杨华忠。
    杨若晴正在杨华忠的床前,手里端着一碗茶水,一边喝一边跟杨华忠说着豆腐的事儿。
    骆风棠跟杨华忠打了招呼,准备离开。
    孙氏见拗不过骆风棠,便对杨若晴使眼色。
    她知道,骆风棠最听闺女的话,晴儿叫他留下来,他肯定不会走。
    谁知,杨若晴却笑着道:“娘,啥时候吃饭都成,他又不是外人,你就随他吧!”
    两个人如今手里都有了十两银子。
    这个好消息,骆风棠铁定也想早一点让骆铁匠晓得,欢喜欢喜嘛!
    孙氏只得作罢。
    “晴儿,那你陪你爹说会话,娘再去炒碗白菜咱就开饭。”
    “娘,炒白菜不急,你去把两个弟弟喊进来,我有一个好事儿要跟你们说!”
    很快,大安小安就进来了,大安还把屋门给关起来了。
    孙氏哭笑不得,“这青天白日的,说话还关门。”
    杨若晴抿嘴一笑,走到杨华忠的床边,从衣服里掏出那十四两银子来,放在杨华忠盖着的被子上。
    “爹,娘,你们瞧这是啥!”
    杨华忠和孙氏把头凑了过来,两口子的眼睛都直了,眼珠子惊得差点掉到地上。
    大安和小安也好奇的凑了过来,两兄弟打小连铜板都见得少,更甭提银子了。
    “姐,这一颗颗银灿灿的东西,是啥呀?”大安歪着头问。
    “是银子!”杨若晴笑眯眯道。
    “银子?”大安愣了下,他一个孩子,对银子没有太深重的概念。
    “这些银子,能买多少东西呀?”大安又问。
    杨若晴想了想,道:“r包子一文钱一只,这些银子能买一万四千只r包子。”
    “那么多?”
    大安和小安惊得嘴巴都张大了,足足能塞进一只j蛋!
    那么多包子,足足能把这三间屋子给填满呢!
    那边,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杨华忠倒吸了一口凉气。
    汉子忙地问杨若晴:“晴儿啊,这些银子哪来的呀?”
    孙氏则是一脸担忧的瞅着杨若晴:“晴儿,咱人穷志不能短,甭管啥时候,都得走正道……”
    杨若晴听得哭笑不得。
    合着自个这形象,在娘眼里就这么不靠谱?
    “爹,娘,你们甭担心,咱的每一文钱,都来的光明正大!”
    第218章 置办家业一更
    杨若晴把麝香的由来,以及白日里在医馆发生的事情对家里人说了一遍。全文字阅读
    当然,前面遇到杨氏母女那一段,她掐掉了。
    听完她的诉说,杨华忠和孙氏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孙氏一脸赞同的道:“人命关天,我家晴儿做的对,咱做人就该这样,广行善,多积德,老天爷都看着呢。”
    “嗯,娘说的在理。”
    杨若晴心口不一的附和着。
    老天爷着,那这世间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公平了。
    那边,杨华忠也是一副感慨的样子。
    汉子瞅着面前这些银两,接着又道:“说到底,咱的这些银两,都是棠伢子送的。”
    孙氏点头:“棠伢子真是个难得的好孩子啊,心眼好,老实本分,还这般大方……”
    两口子的目光,很有默契的落在杨若晴的身上。
    棠伢子为啥对自家这么好,啥都不计较。
    两口子是过来人,啥都明白。
    这傻闺女,怕是还不太明白吧?
    要不要点拨一下呢?
    两口子在用眼神暗暗沟通着。
    就在这时,杨若晴的声音再次c了进来。
    “爹,娘,咱惊讶也惊讶过了,感慨也感慨过了,接下来,咱还是好好商量下这笔钱咱怎么花!”
    杨若晴兴奋的说道。
    拨开那四两银子,就凭着这自由支配的十两银子,也可以置办很多东西呢!
    身旁,两个弟弟也都眼睛冒光,竖着耳朵听。
    夫妇两个见孩子们都在惦记着这事儿,只得暂压下方才那心思,也跟着琢磨起来。
    杨华忠琢磨了下,道:“咱庄户人家,田地是咱的命根子。田里有粮,地里有棉,就不愁吃穿。”
    孙氏也在努力琢磨,“咱住的这屋子,四面漏风。下小雨倒还能挨过去,赶上大雨或是下冬天的雨雪天气,难捱啊!”
    杨若晴认真的聆听着爹娘的愿望。
    “爹的意思是买田地,娘的意思是盖新房子?”她问。
    两口子都点点头。
    杨若晴沉吟了一下。
    家里现在是五口人,两亩水田,两亩旱地。
    两亩旱地里面,还有半分劈做了菜园子。
    这个时代,没有高产量的杂交水稻,也没有有效的除虫的农药。
    一切望天收,亩产量很低,而且还有苛捐杂税。
    若是赶上征兵,家里出不起壮丁去服兵役,还得捐银子做抵。
    四亩田地,五张嘴,扣了税,能管个半饱不饿死就不错了。
    多置办些田地,很有必要。
    杨若晴问杨华忠:“爹,咱这田地买卖,都是跟谁那买?价格又咋样?你晓得不?”
    杨华忠道:“后面余家村的余大福,他家三代人都是这田地房屋买卖的中间人。”
    “十里八村谁家要卖田地房屋啥的,都跟他那登记,咱可以跟他那问问。”
    杨若晴点点头,“成,那回头我去一趟余家村。”
    接下来,她又瞅了眼置身的这屋子。
    “我娘的打算也是在理,咱这屋子从前是牛棚和杂屋,咱住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杨若晴道。
    两个弟弟一年比一年大,总跟爹娘挤一间屋子,不方便。
    “可是晴儿,咱置办了田地,也就剩不下多少银子来盖新房子了。”孙氏道。
    “咱五口人,算上厢房,堂屋和灶房,得五六间呢!”孙氏在那掰着手指头细算。
    杨华忠也顺着孙氏的思路算了下。
    “咱现在住的这后院,压根就盖不了那么多屋子。”
    汉子说道:“若是盖新屋,咱就得去村里其他地方买块地皮。且不说盖屋子,光是买地皮,怕是就得花个二三两银子!”
    “天哪,盖新屋子也忒贵了,咱这十两银子全搭进去,怕是都还不够呢!”孙氏咂舌。
    “可不就是嘛!”杨华忠道:“我这才想要先置办点田地,先把咱家的粮仓装满再图别的。”
    孙氏点点头,看那神情,显然还是有点小失望。
    这边,杨若晴边听边思考。
    她虽还不太清楚田地的具体买卖价钱,但在这农耕时代,田地就是根本。
    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去!
    “娘,莫气馁,田地会有的,新屋子也一定会有的。”s3();
    杨若晴笑着安抚孙氏:“我会更加努力的赚钱,猪圈的三只小猪崽子每日也在成长。咱不急,一步一步来,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孙氏笑了,满脸欣慰的道:“娘不急,娘只是心疼你,这么辛苦!”
    杨若晴摇头,看了眼面前这一张张亲切的脸,“只要咱一家人齐心协力,再辛苦,也是乐呵的!”
    ……
    杨若晴言出必行。
    隔天,她就带着大安去了一趟后面的余家村,把余大福请到了家里。
    杨华忠的屋子里。
    听完了杨华忠想要买田地,余大福喜笑颜开。
    他忙地翻开带过来的那本厚厚的册子,递给坐在床上的杨华忠看。
    “杨老三,这上面登记着的,都是现下等待出售的田地,在官府那边都造册登记了,稳稳妥妥的。”
    “你先瞅,相中了哪块,我再跟你详说。”
    “好,好!”
    杨华忠接过册子,有点按捺不住激动的翻开细细瞅了起来。
    老杨家的男人们,打小哥哥教弟弟,都认得一些字。
    杨华忠翻看得倒也很顺溜,一边看一边点头,时而露出思忖的表情来。
    一旁,孙氏则带着孩子们安安静静的等待着。
    大家都很兴奋。
    这年头田地就是根本,甭管你是当官的,还是经商的。
    到最后,想要家大业大,都得回来购置田地和房屋,这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振兴家业。
    很快,杨华忠就瞅完了。
    汉子抬起头来对坐在那边喝茶的余大福道:“余大哥,我相中了村南头,一里地开外的那两亩水田。”
    余大福放下手里的茶碗,接过那册子。
    他用手指捻了一点口水,翻开了册子,眯着眼查找起来。
    “哎呀,杨老三你好眼光啊!”
    余大福道:“这两亩挨在一块的水田,是李家村李拐子家的。”
    李拐子?
    杨华忠想了下,“我认识李家村的李拐子,从前一起做过帮工。”
    “他们家孩子多,那么多张嘴吃饭,咋还要卖田呢?”杨华忠不解的问。
    余大福道:“嗨,李拐子好赌,在外面欠了一p股债,早就想卖田了。”
    “他爹压着,不敢卖。这不,上个月他爹过世了,办丧事又拉了一笔债,这才找到了我!”
    第219章 棠伢子送轮椅二更
    杨华忠恍然点头。最新章节阅读
    这边,杨若晴出声问余大福:“余大伯,你先跟我们说说李拐子家的那田咋样呗!”
    李拐子因啥卖田,这不是重点。
    她此刻的是那田好不好,什么价!
    余大福道:“李拐子家那田不赖,官吏丈量和造册上登记的是二等良田。”
    杨若晴点点头。
    上回分家的时候,就听老杨头他们提过什么一等,二等的……
    田地也分了三六九等,每一等级价钱都不同。
    那边,余大福接着道:“根据现下的行情,二等田四两银子一亩。”
    四两一亩?
    杨若晴暗诧了下。
    两亩就是八两银子呢,好贵啊!
    再看杨华忠和孙氏,在听到这价钱后,夫妇俩脸上的笑容也僵了下。
    杨华忠道:“其他的……”
    “爹,要不这样吧,咱先让余大伯带咱去李拐子家的田边瞅瞅。”
    杨若晴提议道。
    四两银子一亩田,贵是贵了点。
    可是,这玩意儿也是一分钱一分货呢!
    村后的山上,成片的荒地,一文钱都不要,只要你有力气能挖得动,那地就归你了。
    可那又有啥用呢?
    土壤不好,灌溉不利,日照也不足。
    东西种下去,没收成啊!
    “要是那两亩水田不赖,价格啥的,咱再跟李拐子那商量下。”
    杨若晴接着道:“若是水田名不副实,咱再挑其他的也不迟,咋样啊?”
    杨华忠点点头:“行,那就先这么着!让你娘去田埂上看看!”
    余大福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着赞道:“杨老三啊,你家这闺女是主心骨啊!”
    杨华忠毫不掩饰脸上的自豪:“这买田地的钱,也是我闺女挣的,我闺女比儿子强!”
    打铁趁热,孙氏立马就换了鞋子,打算跟余大福一起出门去看田。
    杨若晴了解孙氏的性格。
    担心她耳根子软,回头受不了那余大福的忽悠,看不清那田地的缺点。
    杨若晴本想自己跟过去,可是庄稼土壤这块,她是外行,她也瞧不出一块田地的真正好坏。
    正有些犯难,外面屋子里突然传来骆铁匠的声音。
    杨若晴跟在孙氏身后出了屋子,只见屋门口,骆铁匠手里端着一把装了轮子的椅子。
    而站在他身后的骆风棠,手里拎着一副木框子,差不多有灶房门那般大!
    “骆大哥,你们这是……”
    孙氏瞅了眼这二人手里的东西,诧异的问道。
    骆铁匠笑着拍下了手里的轮椅道:“那小子给他三叔打了个会动的椅子,往后日头好,就推着老三出来晒日头呗。”
    骆铁匠说着,把轮椅放在地上演示了一下,轮椅果真动了。
    “哎呀,这可真是好东西呀,你家棠伢子可真是手巧啊!”
    孙氏又是欣喜又是激动,赶紧把骆铁匠往屋里请,屋子里,随即传来了他们的说话声。
    屋子外面,杨若晴走到骆风棠跟前,歪着脑袋瞅了眼他手里拎着的框子。
    “棠伢子,这个又是……”
    “做豆腐的模具。”骆风棠说道。
    “晴儿你来看!”他说着,率先朝灶房走去。
    杨若晴跟了进来,便见他正微微俯身,把带来的模具架在那扇专门用来做豆腐的门板上比划着。
    她的眼睛顿时亮了。
    “咦,这模具还真是不赖,四面都有巴掌深的框,纱布铺起来,豆腐脑儿舀在里面一滴都溢不出去呢!”
    她抚着那还散发着木头清香的模具,爱不释手。
    有了这模具,往后让豆腐成型就方便多了。
    而且这模具够大,一趟就能做出二十来斤豆腐呢,也省了一半的功夫!
    “棠伢子,你想得可真周全哪!”
    她高兴的赞道。
    “嘿嘿,这不算啥。”
    他站起了身,转过头来看着她。
    杨若晴这才留意到,他的眼睛里都是血丝,眼睛下方,还有一圈淡淡的y影。
    “棠伢子,我爹的轮椅和这模具,都是你昨个熬夜赶制出来的吧?”她问。
    骆风棠咧嘴一笑。
    “我精力好,一宿不睡不算啥!”他道。
    “再好的身子骨,也不能这样糟蹋呀!”她嗔了他一眼。
    “往后,可不准再熬夜赶工了,夜里到了时辰,就得上床歇息。听到没?”
    “嗯!”
    “口说无凭,拉钩为证!”
    她抬起手来,握了个小拳头,小拇指可爱的弯曲着,如同一根小钩子的样儿。
    骆风棠低头瞅了眼她伸到他面前的小手钩子,怔了下。
    随即也抬起手来。
    两个人的手指头,轻轻勾在一起。
    跟他修长的手指一对比,她的手指则显得短而粗。
    却不妨碍两根手指亲密的勾搭在一起。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调儿!”
    她勾着他的手指,轻轻晃动了几下,口中还念念有词。
    他瞅着她这样儿,忍不住笑了。
    她撅起嘴,“严肃点,不准笑!”
    他立马抿紧了唇。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调儿,谁变调儿谁就是小狗!”
    仪式刚结束,灶房外面便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和孙氏他们的说话声。
    杨若晴跑出了灶房,便见余大福正拎着孙氏和骆铁匠一起往外走。
    瞅见杨若晴和骆风棠出来,孙氏笑着道:“晴儿,刚好你骆大伯过来,让她陪我一道去瞅瞅那田。”
    “嗯,好哇!”
    杨若晴很开心的应道。
    骆铁匠是地道的庄稼汉,为人也耿直,有他一道,她很放心。
    那边,孙氏接着叮嘱:“晌午多打些米,你骆大伯还有余大伯他们都在咱家吃饭!”
    “好嘞!”
    “姐,我留了小安在屋里陪爹,我跟娘一道去瞅瞅那田。”大安说道。
    杨若晴点点头,“去吧!”
    目送孙氏他们离去,杨若晴喜滋滋的回了灶房,开始准备晌午饭的事。
    骆风棠跟了进来。
    “晴儿,你家打算买田?”他问。
    杨若晴点点头:“是啊,我爹相中了李家村李拐子家的两亩二等田。”
    骆风棠点点头:“买田好啊!”
    “棠伢子,你那十两银子,你和你大伯打算置办点啥呢?”杨若晴转而又问他。
    骆风棠道:“我大伯也想买田呢!”
    “那成啊,刚好余大伯过来了,等会你们可以跟他那问问。”
    “嗯!”
    瞅见杨若晴把围裙系在腰间,骆风棠问:“晴儿,你是要烧晌午饭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